首页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二十七章 稳中向好

第五百二十七章 稳中向好(4/5)

目录

不说别的,单单眼下的一个人口问题,便耗费了大明九年的时间,却依旧没有查个清楚。

面对这样的大明,朱由检只能一步步的来,因此面对这样的山西,他的政策也依旧不能改。

“告诉马懋才和户部,平阳府百姓的情况,朝廷已经知道了,然国朝已经无粮、无银可调。”

“平阳府六十余万百姓若是真的无粮可吃,那可依照‘移民实边’的国策,迁往东海省安置,发放粮票。”

“是……”

朱由检开口,曹化淳回应,就这样,平阳府的事情依旧没有变化,那些执拗要留下的百姓,朱由检管不了他们。

他不是没给这些人活路,是这些人自己不给自己活路……

奏疏很快批发下去,同时大明朝的变化也在一点点的展现。

随着这些年来大量灾民的涌入,关外的漠东、东海、北山三省变化不可谓不大。

就从耕地来说,经过天启十年、天启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这五年的“移民实边,灾民北迁”等政策,六百多万人口涌入了关外三省。

这些人口里,大半是以辽东百姓为主,其次才是山西灾民,而后是北直隶灾民,继而才是铁路修通后的河南、山东灾民。

这些灾民不是一下子在同一年迁移的,而是一批一批人,一年又一年的迁移。

他们有的人抵达关外已经五年之久,有的才刚刚一年。

与人口迁入成正比的,是经过百姓不断开垦出的耕地。

这其中,身处冰天雪地里的北山行省尽管只有四十万人,但人均耕地数量最多,全省耕地达到了一百六十七万亩,人均四亩,亩产粮五斗。

其次是东海省,人口三百四十余万,耕地九百二十七万亩,接近人均三亩。

至于最后的漠东省,根据黄册记载,也到达了三百万人口,七百二十三万亩耕地,基本接近人均两半亩。

虽说人均不切实际,但从当地的耕地来说,随着一批又一批的移民安稳下来,不断开垦,各省的粮食自给率也在不断提高。

小冰河期下,关外的粮食减产三到四成不等,但最起码没有遭遇大旱,还有得吃。

哪怕不算辽东,三省人口也达到了六百八十余万,耕地面积也达到了一千八百一十七万亩。

虽说纬度不同,寒冷程度不同,但关外三省的粮食亩产也基本保持在五斗到一石左右的程度,基本可以产出一千四百万石左右的粮食,达到四成左右的自给率。

关外三省能自给自足四成,那剩下的便只剩下了不到两千万石的缺口。

至天启十五年三月末,辽东人口在春耕前降低到了六百七十万,耕地规模却保持在了三千四百多万亩左右。

辽东虽然苦寒,但用上化肥后,当地亩产还是能保持在最低七斗,最高一石一斗的情况。

从去年的情况来看,今年的辽东应该能保证本省粮食的自给自足,同时向外输出约六十万石米麦。

看似不多,但这是东北四省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也是第一个能自给自足的省份。

铁路的修通和海路轮船的使用,让朱由检对大旱不再是那么焦虑。

尤其是时间进入四月夏季后,山东、北直隶等地,以及山西大同、太原两府迎来了几场及时雨,让许多已经变为旱田的水浇田纷纷焕发新生。

这决定了拥有一亿一千万亩耕地的山东、北直隶两省在保障两省人口口粮的情况下,能对外输出近一亿石米麦。

北直隶、山东两地衙门的报喜,让朱由检得以安稳的睡了个好觉,而当五月瀛洲将齐国、瀛洲两地情况送回大明的时候,朱由检的心情就更不错了。

“至今岁四月,瀛洲移民约二百六十二万,瀛洲本民约一千一百六十余万,劳改工数为一百九十一万。”

“经臣勘察,瀛洲合该有水田四百三十七万余亩,水浇田二千三百四十余万亩,旱田七百九十余万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只会割地送儿媳,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退休,然后进入逃生游戏 开局就成亲,新娘子却是女鬼 哑妻惨死当夜,叶总被白月光缠着喝交杯酒 仙逆万古 为了不被双五条夹心 从离婚综艺开始翻盘 晚风亦倾心 夫人别装了,侯爷能偷听你心声 我都大乘期了,你要我讲道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