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十指神针漫游记 > 第65章 吃饭最强音

第65章 吃饭最强音(1/2)

目录

“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每到下午工厂下班学生放学,这种如远方潮汐或耳边春蚕咀嚼桑叶的声音就像鸟儿翅膀一样扑腾在大街小巷。

这是全城都在用砂纸砂(动词)吃饭用的金属调羹,又叫瓢羹(匙子)。先用锉刀锉平毛边,再用砂纸不倦地砂,看一看摸一摸,接着又砂,尽量砂亮砂光滑。

“沙沙沙沙,吃饭吃饭!”此乃亘古以来的吃饭最强音!

也有瓢羹是用铜皮剪好敲打而成的,因此潮汐声中时或传出类似于银匠作坊的悦耳之声:“叮叮当,叮叮当……”

这种对于金属的兴趣除为吃饭之外,还可能与前两年的大炼钢铁有关,大炼钢铁对在校园停课炼铁的青年老师和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欢乐颂。

时兴将金属瓢羹的勺头向上佩戴在胸前,也就是插在中山装、学生装左上侧口袋,如若还在那里插钢笔简直成了老土!这成了城市中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其中最吸引眼球和具有示范性的是中学的青年教师,讲台上的他们将瓢羹这样插起,凸面朝外,日光灯下偶尔一闪就像星星月亮。

学生不模仿的有几个?老师也一样,都为了吃饭方便!

铩铩铩,这是冷骏在锉,再用砂纸砂。为了避免被说成卖黑市,他做的工序是人家把翻砂出来的半成品拿来,请他加工。

他一分钟就能砂好学生自己要砂好几天,他就是闭上眼睛也一样做还能左右手同时开工这些当然都不可公开包括速度所以他尽量避人眼目以免在传说中被妖魔化。

他锉和砂出的瓢羹与别人做的之不同,就像一对双胞胎,一个在仙池洗浴,一个在木盆洗浴,出浴之后的区别很容易就能想象出来。

蹬黄包车时将替人砂好的一些瓢羹插在胸前口袋,像戴的勋章。一边轻轻吹口哨,管乐般的哨声在车轮前扬起轻尘。

他做的瓢羹刀叉若有人收藏到现在会是文物。

“沙沙沙沙”,这只是吃饭前奏曲,在中学食堂吃饭时响起的乐声是“咣浪咣浪”。中学食堂很多都用圆柱形瓦罐蒸“罐罐饭”,一瓦罐二两或三两。

学校食堂并未采用报纸面向社会提倡的“双蒸法”,过程太多了厨工忙不过来。

但学生要用筷子把瓦罐饭拨弄干净几乎不可能,尤其是边沿的一圈硬饭粒,如果用双蒸法的饭就没有这样硬,学生只好直接用牙齿去啃,半张脸埋进去啃得错拉错拉响,连把牙齿法琅质啃缺的学生都有。

即使把饭粒拨干啃净了,瓦罐底部凹槽状的一圈还有些白的糊状物很伤脑筋,就算有猫科动物舔骨头用的带刺的舌头,人舌头也没有这样长。

而一旦有了金属瓢羹,这所有一切,罐边的一圈硬饭粒和罐底的饭浆浆全都不在话下!

由于全市中学生在统一规定的午饭和晚饭时间都在用金属瓢羹刮瓦罐,运行在城市上空的“咣浪咣浪”类似于古代钟楼的报时声,提醒着全市民众:吃饭了!吃饭了!

当时作为金属瓢羹的配套还有用楠竹削制同样砂得很精致的叉子。是的,吃西餐用的叉子,这就纯粹是一种插在胸前的装饰了。

中学生多有佩带,青年教师则几乎没有。

这可能因为它并无实用性,尤其不可用来刮瓦罐口那一圈坚硬颗粒(要刮断)和罐底的糊状物(刮不着),而只是纯粹显示出了饿相,所以教师不宜。

当时校园文化除与吃有关的手工制作的金属瓢羹和竹餐叉外,还有白鳝泥(观音土)制作的手枪、舰船。

手枪大都雕刻左轮,晾干后用细砂纸砂光生。

城市哪来的白鳝泥呀,乃因农村形势很快好转,农村屯集的白鳝泥在形势好转之后比狗屎不如,倒还成了城里学生的抢手货。

城里的副食品需用号票购买,按人头一年一人发一大张号票,看去有点像整版的邮票,从1印到100。

有所供应时才会公布:国庆节白糖二两几号票,茶叶一两几号票,粉丝一两几号票,黄花耳子半两几号票等。

偶尔还会有咸鱼干、虾米出现在榜上,令抄榜的人刚揉完眼睛又屏住了呼吸。

当然不是一年之内你这一大张能够撕(用)完,能撕多少不一定。

每到节日供应前居委会和单位的工会会把几号票买什么张贴出来,这类似于电影稀缺的年代看电影海报。

但看电影海报一般不会拿笔抄,这人人都拿着小本子在“刷刷刷”地记,太难记了,当然难记才好,说明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带着一车物资在六零年代养爷爷 我爹是漫画人气反派 假天子:勾栏听曲点女帝,反手被推上皇位 穿到十年后,和清冷校草结婚带崽 亮剑:根据地每秒爆装一次 白月光病危,容总要我剖腹取子 顶级坏种为我俯首称臣 1982,开局奖励貌美如花的知青媳妇 我,绑定万界超市,暴富了,懂? 港圈玫瑰一撩,京圈大佬成翘嘴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