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天劫 > 第4章、帝王之术

第4章、帝王之术(1/2)

目录

话说李隆基登基之后,立志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时称‘开元之治’。

如:精简官僚机构,重视人才选任,进行兵制改革,改善民族关系,大力提倡经商,等等。

这十几年来,大唐帝国在李隆基精明领导下,经济蓬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兵精马壮,国富民强,百夷臣服,万国来朝,已然进入鼎盛时期。

于是,右丞相张说等人上书,建议皇帝去泰山封禅,勉励自我,告慰天下。

李隆基不禁怦然心动,只是不知百官意见如何,便道:“封禅之事,非同小可,需从长计议。”

对于封禅,文武百官意见参半。

那些反对者认为,天子功绩不足,封禅劳民伤财,国家新定,时机未到。

毕竟,封禅不是小事,历来只有开创了丰功伟绩的帝王,才有资格去泰山封禅,比如秦始皇、汉武帝。

否则会让后人贻笑大方,甚至还会受到天罚,给国家带来厄难。

李隆基见反对者不在少数,就连前相宋璟也极力劝阻,只得暂且放下此事,心里闷闷不乐。

恰逢后宫有人揭发:“王皇后采用霹雳木求子,刻上陛下名讳和生辰八字,请和尚设坛祭拜,这是巫蛊之术,对陛下十分不利。”

李隆基原本不信,亲自追查一番,果然在东宫搜出一截霹雳木,还有一个小布偶,宫女也证实了此事。

天子勃然大怒,当即将王皇后废为庶人,打入冷宫,永不相见,并且下令彻查此事。

据涉事的明悟和尚说,他是受国舅王守一委托,设坛祭拜南斗和北斗,并不知晓其中内情。

然后,国舅王守一被查抄家产,全家流放岭南,又有人告他贪污腐败,且有谋反之嫌,故下令赐死。

此事在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皇后乃是一国之母,不可轻易废立。

况且,王皇后素来贤德,无有半点过失,岂会做出这种糊涂事情?

可想而知,一定是有人诬陷皇后,图谋东宫之位。

文武百官得到消息后,在朝堂上吵吵嚷嚷,有不少人为王皇后鸣冤平反。

然而,李隆基从小经历过很多事情,祖母篡位,诛灭皇族,韦后干政,毒杀中宗,殇帝被逐,太平公主谋反……

他见识过也参与过许多宫廷血腥场面,平生最恨后宫作乱,外戚干政,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天子心意已决,坚持下旨废后。

圣旨曰:“皇后王氏,天命不祐,华而不实。造起狱讼,朋扇朝廷,有不轨之心,有可讳之恶。焉得敬承宗庙,母仪天下?可废为庶人,别院安置。”

当时,满朝文武震惊不已,几位老臣冒死直谏。

可是,一律皆被皇帝驳回,气得老臣们纷纷告老还乡,预言大唐又要祸起后宫。

而且,太原王氏对此事感到极度不满,当朝进士王諲即作《翠羽帐赋》,为王皇后鸣不平,讽喻劝告皇帝。

李隆基固执己见,有意打压那些豪门贵族,想要打破世家抱团的不利局面。

因为世家大族的势力实在太大了,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每一任皇帝坐稳之后,都想解决这个难题。

所以,无论正确与否,既然圣旨已下,若再收回成命,岂不有如儿戏。

到那时,天子威信扫地,往后如何施政?

帝王之术,言出法随。

权力之争,此消彼长。

李隆基心知肚明,当然不能示弱,为了避开朝中那些老顽固,只好下旨移驾东都洛阳办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为退婚我把冰山总裁祸害哭了 战先生余生请多指教海彤 死遁后,我成了疯批暴君的白月光 上恋综爆火后,禁欲大佬发狠吻我 从魅魔巢穴开始肝成魔王 全网千万舔狗,我当共享男友 我死后,渣男前夫他疯了 我慕容复只想复国 离职后相亲,前上司红眼纠缠 下山后,我和姐姐们恩断义绝!
返回顶部